站点公告 首页> 站点公告

甘肃省“十三五”西部大开发实施意见

分享到:
更新时间:2017年06月15日07:51:59 打印此页 关闭
摘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甘肃省“十三五”西部大开发实施意见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7〕92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甘肃省“十三五”西部大开发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nbs...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甘肃省“十三五”西部大开发实施意见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7〕92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甘肃省“十三五”西部大开发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5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甘肃省“十三五”西部大开发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发改西部〔2017〕89号)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甘肃省“十三五”西部大开发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阐明了“十三五”时期全省西部大开发的主要目标、开发布局和重点任务,是推进今后五年我省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凝心聚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抓住和用好重大战略机遇,立足于解决当前及今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着力推进脱贫攻坚、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扩大有效供给激发有效需求、着力扩大对外开放、着力保障人民生活,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不断引向深入,努力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抢抓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科学谋划、创新驱动、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省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扶贫攻坚取得重大突破,为“十三五”全省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整体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西部大开发以来,全省平均经济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十二五”期间,以“3341项目工程建设”为重要抓手,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790亿元,较2010年增长62.59%,是2000年的7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165元,较2010年增长61.98%,是2000年的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626亿元,较2010年增长154.58%,是2000年的19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7亿元,较2010年增长107.96%,是2000年的51倍,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81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9.9%,是2000年的14倍。城镇化率达到43.19%,比2010年提高7个百分点,是2000年的1.8倍。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取得新提升。交通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初步形成了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交通运输网络。全省新增公路2.12万公里,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4.0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00公里。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334公里,铁路总运营里程达到4245公里。实现省际主要通道和市州所在地通高速公路、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所有乡镇和82%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新建及改扩建机场5个,全省通航机场达到8个。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实施了引洮一期、靖远双永、引洮入潭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新增供水能力6.1亿立方米,区域水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有所缓解。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甘肃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批复文号发改西部〔2014〕81号),重大生态工程和重点区域生态综合治理不断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完善,水土保持和土地荒漠化防治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三北防护林等工程,完成造林面积1305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1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1.86%。湿地面积稳定在2535万亩以上,荒漠化土地面积年均递减0.19%,沙化土地面积年均递减0.1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综合治理稳步推进,祁连山、“两江一水”、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4个市州、6个县区的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实施规划以及1州3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方案获得国家批复,张掖黑河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划定了林地、森林、湿地、沙区植被和物种等4条林业生态红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和资金管理办法不断完善,节能、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交易试点有序开展,尕海则岔等湿地生态补偿、沙化土地封禁等生态补偿机制改革试点有序推进。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新能源高速发展,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开工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基本建成,全省风光电并网装机分别达到1252万千瓦和610万千瓦,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1位。装备制造、有色冶金、文化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势头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2.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5∶46.8∶38.7调整到“十二五”末的14.1∶36.7∶49.2,经济转型成效明显。

  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有了新提高。全省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教育能力不断提升,“两基”攻坚目标圆满实现,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2%;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就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96.7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2015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767元和6936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1.4%和13.2%。

  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42项,削减幅度达90%以上,全部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就业、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领域和农村改革稳步推进。投融资环境明显改善,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是“十一五”的3倍以上。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制定并正在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出台了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获国家批复,与33个国家建立57对国际友好城市,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扶贫攻坚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进“1236”扶贫攻坚、“1+17”精准扶贫及“双联”行动,贫困人口减少到31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扶贫对象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4.8%,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巨大改变,“十二五”期间,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4.7万公里,农村自来水入户率由51%提高到80%,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102.8万户,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4%,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3.48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436元。


表1    “十二五”甘肃省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指  标

2010年

2015年

累计或年均增长率(%)

2006—2010年

2011—2015年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120.75

6790

11.2

10.5

人均生产总值(元)

16113

26165

10.7

10.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3378.1

8626

14.66

23.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394.5

2907

16.93

15.2

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

73.7

81

22.87

2

城镇化率(%)

36.1

43.19

[6.1]

[7.0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188.55

23767

10.28

11.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3424.7

6936

11.58

13.1

粮食产量(万吨)

958.3

1171

2.75

0.86

耕地保有量(万亩)

6989

6979

[-13]

[-10]

                  注:[]为5年累计数。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较“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结构调整是推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途径。从面临的机遇看,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省完善基础设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社会事业等提供了良好条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全面开展,为我省破解区位限制瓶颈,加快向西开放步伐,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速技术进步,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带来新契机。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东部产业加快向西部转移,为我省积极培育和承接先进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增添了新动力。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为我省实现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带来新机遇。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程,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为我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新支撑。国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赋予甘肃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地位,为加快我省生态建设和向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新动力。从面对的挑战看,我省经济总量小,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生态环境脆弱,瓶颈制约突出,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落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薄弱,城乡协调发展任务艰巨;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短板问题突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

  综合判断,我省“十三五”时期西部大开发建设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贯彻新理念、顺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拓展新格局,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众志成城、砥砺前行,推动全省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第三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着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持脱贫攻坚与兴业富民并重,着力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坚持消除瓶颈与提质增速并重,着力强化基础设施保障支撑能力;坚持保基本与均等化并重,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共享水平;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与重点开发开放并重,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推动甘肃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增强转型升级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催生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力。

  ——协调协同,促进持续健康发展。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培育新的增长极,以区域组团联动发展为方向,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构建布局合理、优势对接、多极支撑、分工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绿色发展,推动美丽甘肃建设。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建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

  ——开放引领,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全面实施“13685”战略,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以开放促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进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的全方位开发开放,提高区域经济合作能力,打造经济、文化、经贸三大合作交流平台。

  ——共享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实现发展成果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四节  主要目标

 

  围绕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我省西部大开发建设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健康增长。产业转型不断升级,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壮大,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生产总值跃上万亿元台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全国差距明显缩小。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0%、38%以上。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初步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全力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至2020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体系,争取建成国家重要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至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明显改善。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健全,全省骨干公路网基本建成,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0万公里以上,建成铁路3400公里,实现14个市州铁路和机场基本覆盖。水利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信息基础设施城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量突破500万户。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重大生态工程加快建设,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有序推进,循环经济水平明显提升,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划定,生态补偿机制基本建立。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2.5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与全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5%、95%、95%、40%,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全覆盖。

 

表2    “十三五”甘肃省经济社会主要指标  

<td valign="center" width="72" style="border:1px solid #666666;padd

类别

指  标

2015年

2020年

平均增速

属性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6790

>10000

7.5%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9.2

>50

[>0.8]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12.1

16

[3.9]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3.19

>50

[>6.81]]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33.61

>38

[>4.39]

资源环境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21.8]

完成国家

下达分解

目标任务

约束性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42.2]

耕地保有量(万亩)

6979

森林覆盖率(%)

11.86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19.1

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

52

湿地保有量(万公顷)

169.39

社会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3767

33000

7%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936

10000

9%

人均预期寿命(年)

73

74

[1]

贫困发生率(%)

15

﹤3

>[-12]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万人)

43.7

 

[>140]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25

9.8